公海gh555000aa线路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思政课教学

马院开展“婚姻与家庭:责任与成长” 模拟法庭实践育人活动

来源: 编辑:陆沅昕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6日

5月23日下午三点,一场主题为“法与情:婚姻育儿模拟法庭辩论”的活动在人文楼M612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植生类2404班和2405班联合举办,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获得植科院智慧农业书院专项资助。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利华老师作为任课教师参与全程指导。

活动以“破碎的摇篮曲”为背景导入,通过模拟真实离婚案件庭审现场,深入探讨家庭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同学们分别扮演法官、当事人、律师、家事调查员等角色,生动还原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案件聚焦于丈夫陈志远与妻子林悦因教育观念分歧、经济分配不均、情感疏远等问题导致婚姻破裂,子女抚养权争夺与财产分割成为庭审焦点。

庭审过程中,双方律师就子女抚养权、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问题展开激烈交锋。男方律师强调丈夫的经济贡献,主张更多财产份额;女方律师则援引《民法典》第1088条,指出妻子承担了主要家务劳动和孩子照料工作,应获得相应的家务劳动补偿金。家事调查员提供了详尽的调查报告,为法庭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10岁女儿小雨的陈述发言,在庭审现场令人动容,展现了家庭矛盾对孩子的伤害,孩子在父母矛盾之间的无奈与情感渴望。

庭审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小雨的成长状况、夫妻离婚后各自的境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植生类2404班倪展翼表示,通过这个案件各方的矛盾冲突呈现,他认识到婚姻关系的复杂性,意识到男性在婚姻家庭中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和经济贡献,而忽视妻子的付出和情感需求,也要重视自己作为父亲角色在家庭中要承担的育儿责任。扮演妻子律师角色的左雨表示,这个案件的悲剧性让她深刻认识到,任何情况下女性一定要有经济独立意识,在婚姻中和丈夫共同分担经济的压力,不能把养家的经济压力全都给丈夫。

剧本主创成员叶子鑫分享道,创作初衷是希望呈现家务劳动价值等常被忽视的问题,打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观念。何钰蕃也指出,在创作过程中她体会到婚姻中男女双方容易陷入的认知盲点。男性可能没有意识到妻子在家庭中家务劳动的付出价值和情感诉求,而女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丈夫的工作压力,所承担的巨大经济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她希望通过活动增强同学们对这些隐性问题的敏感度和察觉力,促进男女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提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

张利华老师参与讨论时指出,处理性别议题需要从“主体性思维”转向“主体间性思维”,性别之间需要在相互沟通和相互对话中“看见彼此”“听见彼此”,走出自己容易陷入的惯性的单性别思维观念,站在双方换位性视角去思考问题,增强男女性别之间相互的理解和认知,在生活问题的表面去探索藏于其下的深层历史和社会原因,怀着爱和理性去共同寻找破解之道。她认为,我们都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结构性的性别观念向“男女平等、性别和谐、共同参与”的现代性别观念建构的历史转型和演变过程中,需要对传统观念进行解构、重构和重塑,建构现代性别观念,我们都需要增强个体的这种反身性思考能力与性别观念自我更新的自觉意识。她高度肯定了这次模拟法庭活动在剧本的创作、活动组织、现场讨论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大家这种积极思考和关注现实问题解决之道的理性态度。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模拟法庭活动不仅引发了大家对婚姻家庭问题的深刻思考,也为未来的成长提供了法律与伦理的指引,让爱与智慧伴随前行。

文字:何钰蕃、张利华

审核:吴珊

Baidu
sogou